《盛夏》下载地址
《盛夏》电影完整版剧情简介:
主演:刘太旿 / 伊琳娜·斯达申鲍姆 / 罗曼·比利克 / 菲利普·阿杰耶夫 / 亚历山大·戈尔奇林 / 尼基塔·叶甫列莫夫 / 尤利娅·奥格 / 叶莲娜·科连诺娃 / 莉亚·阿赫扎科娃 / 安东·阿达辛斯基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语言:俄语
地区: 俄罗斯
编剧:米哈伊尔·伊多夫 / 莉莉·伊多娃
类型:音乐 / 传记
上映时间:2018-05-09(戛纳电影节) / 2018-06-07(俄罗斯)
别名:摇滚盛夏(港) / Leto / Summer
用户标签:俄罗斯,2018,音乐,传记,戛纳,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LGBT,摇滚
片长:126分钟
imdb编号:tt7342838
这是一个关于摇滚、爱情和友谊的故事。列宁格勒,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摇滚音乐在当地风靡一时。Viktor Tsoï是位年轻的音乐家,就像其他年轻人一样,他也被齐柏林飞船和大卫·鲍伊的音乐所吸引,并尝试在摇滚乐坛上闯出一片名堂。一天,他遇到了偶像Mike和他漂亮的妻子Natacha。这次邂逅使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三人将一同写就Viktor的传奇,使他名留青史。
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盛夏》下载观后评论:
透过迷人的篝火,去捕捉漂浮在海边的模糊。穿过狭长的街道,想留住爱与离别的温度。爬上电车顶,跳进大荧幕,墨镜背后,是深不可测的深情,是冷若冰霜的冷酷。在人群走散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定格,那些激动人心又不曾存在的画面。我们应该如何怀缅,那个充满压迫却自由盛放的夏天。优美流畅的调度,干净清澈的摄影,从一开始就已经让我隐隐感受到:这是一部不那么需要看剧情,或者字幕的电影,只要跟随琴声与眼神的指引,你就会跳进梦幻之海,回到那个充满了期许与反抗的时代。很柔美,很张扬,很绚烂。体量不大,但胜在足够轻灵。有人说摇滚乐在探讨虚无,有人说摇滚乐在制造虚无,大错特错,无需制造与探讨,因为我们就是虚无本身。从英式摇滚,变成新浪潮,曾经高喊摇滚不死的我们,还是眼睁睁看着摇滚死在90年代。盛夏已经过去?不,盛夏从未到来。
反映80年代苏联先锋摇滚音乐人的生活状态,没有过于尖锐的政治影射,反而更注重生活中友情与爱情的刻画,自由美好。通篇的长镜头调度实在是看得如痴如醉,非常流畅,非常美。演员表现制约了三角关系的处理,略有遗憾。故事中人物-记录者-观众的三重关系非常微妙。重压之下的情感宣泄,肆无忌惮地释放力量之后用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直接告诉观众“没有发生过”,巨大的落差反而带有讽刺意味,游走于时空间的叙述者也让影片在情绪爆发之余留存些许理性思考。色彩的变化、手绘涂鸦和不时插入的歌曲创意十足,视听方面均有所突破。问题在于始终无法共情,仅仅是去记录青春,记录对自由的渴求和争取,停留在表面,无法达成更深层次的共鸣。那个时期的苏联摇滚音乐人格外值得尊敬,他们明知道自己正走向一条望不到终点的路,依旧选择闭上眼睛去享受摇滚乐。
如果你热爱摇滚,热爱音乐,那你就不应该错过这部电影。关于一位音乐家,我们听他的歌,享受他的音乐,看他的电影,重温他的人生轨迹。没有波澜不惊的往事,却是那抹不去的回忆。他在盛夏种下了一棵树,而只能远远的看着它成长。当桎梏艺术家创作的年代,遭遇滚烫的摇滚乐,显然是冰与火的对抗,而电影却另辟蹊径,将时代背景削弱,把情感放在了第一位。叙事平淡,像极了梦境或是回忆,他的音乐或许是这部电影的灵魂,音乐之下,催生了友情,滋养了爱情。在那沉闷的年代里,需要这样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写出成长和批判的歌曲。回到电影本身,看完你会觉得就这个电影故事上来说会比较空洞,有时候看起来会像是MV,节奏上会比较松散,这可能是电影会被诟病的地方,但如果就三角恋这条线来讲,我会觉得这是上层作品。
作为一部摇滚乐(半)传记电影,看的着实憋屈,这群等不到黎明的年轻人。前苏联统治下的摇滚乐像是被阉割了一样,这里的年轻人听着同样的西方摇滚乐,却在创作和态度上都经受着各种限制。藩篱和枷锁,也体现在人物性格上,跟英美传统狂妄自我的摇滚明星差异非常大。他们热爱Lou Reed T-Rex Bowie Talking Heads,也将AC/DC Black Sabbath奉若神明,特殊环境下混乱的摇滚认知体系。MV用的有些过多了,但脱离了传统类型片的毒品和性也值得褒奖。最近看的黑白片是不是太多了...
就看你怎么打开了。放进戛纳纬度属实一般,放进院线确实牛逼(索尼为啥要出品一部俄罗斯电影?)超现实段落有新意,但并不超出预期,整体还是一个特别通俗的走向。最耐人寻味的其实是导演,批判力度你放戛纳跟同乡萨金塞夫比那可差多了,就这样依旧被套个罪名入狱十年。回看咱们这边,《缝纫机乐队》照样能几个亿的票房,不谈音乐,你就说那个地标大吉他,最后是他妈地产商给接盘了,大鹏还成了人开发商的准女婿。所以电影结尾就像是给大鹏请来的中国摇滚半壁江山排着队一人一耳光一样,摇滚金曲不等于摇滚精神啊!
也许因为是戏剧导演出身,Kirill在《盛夏》中并没有将所谓“电影性”视为准绳恪守,这再一次证明能够引起观赏愉悦的影片,并不需建立在特定的语言规范上。Kirill近年和俄罗斯当局的关系紧张,前一阵也是因为欧洲剧圈的声援而开始关注他,没想到拍出来的电影却如此真诚而轻盈,音乐间缠绕的情感如此克制(比含蓄让我想起《冬之心》)。拍摄于2018年的影片,黑白也是一种怀念和追悼吧——揭开严苛的zz环境,尚有如此鲜活自由的灵魂(运镜太优秀啦
现代叙事学默认有一个叙事者机制,在这部影片中就是那个常常向观众显露故事从未发生的男人,这个形式每每接在MV似的段落后(但实际上敏锐的观众看到超现实的段落就会明白)。于是这就好像导演的代言人,不给我们一丝沉溺幻觉的机会,电影和音乐一样变成了一种时代的表征,冷静克制外溢出无力。但真是对这个电影挺无感的,前苏联似的小清新这个命题本身就很间离了,黑白也好像是为了形式而形式,毫无质感可言。不过开场的高效叙事和跃入屏幕的浪漫还挺有趣。
80年代的前苏联,唱唱摇滚乐被“正义感”十足的市民批斗不爱国,崇拜敌人的文化,在摇滚文化节表演还要被管控歌词,要传播所谓的正能量,真实的就不要说了,是不是像极了2020年的某国,所有的摇滚歌词都被改了个遍,一些不能、不该出现的词句全部都改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句,最后诞生了根本不摇滚的《摇滚的夏天》。这部足够夏天的《盛夏》正好教做人了。不过对于片中所有的感情认同感极低导致了频繁出戏,总体观影体验不太好。
三处超现实幻想用漫画的方式顽皮戏谑,列车上的那一段直接梦回《欧洲特快车》。在Mike冲向屏幕的那一瞬间我激动的流下眼泪。他们是一群最自由的人,一丝不挂,奔向焰火,奔向大海像海鸥一样叫喊,他们是一群最真实的人,妻子毫不掩饰对丈夫说着对Viktor的迷恋。MV式的叙事方式,原声都好听到哭,黑白的色彩主调不卑不亢,这正是80年代摇滚最初的样子,这是摇滚乐对那段历史的宣言,这也是对摇滚乐迷的一记深鞠躬。
在影片结尾,导演还是选择落回音乐与爱情。回归俱乐部的小礼堂,回归最初望向台上温柔大胆的眼神,回归摇滚乐带来的冲动和纯粹私人的情感记忆。这份记忆之于我是高中时周五晚上骑车10分钟飞奔向的鼓楼MAO Live,也许之于你是一年四季从排练室穿到舞台上都不愿脱下科特·柯本同款开衫,之于他是绑在手腕上的音乐节门票,至于骚柔还是硬核,记忆本身就与这些定义无关,又或许,和摇滚乐也无关。
看完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片子,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些反感,众多经典摇滚乐齐上阵,搭配所谓新奇的影像表达,形式化的音乐过场,力度在哪儿?你想表达什么呢?政治上含情脉脉,文艺上吞吞吐吐,导演吃棉花长大的吧。如果你从来不听他的歌,被唬住倒是情有可原…总之俩字儿,没劲。真正想要了解维克多崔就去听他的音乐,做一块儿无声的石头还是燃烧的流星?毫无疑问,他选择了后者。
4.5/5优点如天鹅绒金矿般迷醉,缺点如天鹅绒金矿般狭窄。个人回忆与情感更应该成为一个切入点,而不是中心点。俄国的摇滚回忆显然是稀缺题材,也因此增加了宽容度。黑白主色交织着MV与歌词的彩色,乐趣丛生。与《冷战》一样,时代性略有不足,但是观感极佳。也许时代背景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在沉沦放纵时突然严肃可能会更加奇特。我们依然需要寻找一种方式去结合。
黑白太好看了 温柔 层次分明如果是彩色的肯定也好看 并且复古音乐…还行 “摇滚”这个标签肯定吸引了一批摇滚乐迷(我是被#摇滚和#前苏联吸引的)观众被迫乖乖坐在座位上 甚至背必须靠在靠背上 手指在膝盖上脚在地面上打节拍 结束时的鼓掌是他们所能做的最大动作 想起了前不久的Dua Lipa上海一开始就觉得男主的头发好假 并且面孔很像亚洲人 果然